第五十七章 送行-《晋末长剑》


    第(2/3)页

    他们可能真的有信心吧,毕竟能弑杀拓跋郁律,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他们在索头中的反对者固然不少,但支持者也是真的多。

    邵勋本来也没打算册封拓跋贺傉,给他的合法性背书。接待他的使者,只是虚与委蛇罢了。

    鸿胪寺已经收到命令,再找各种借口滞留贺傉几个月,等意辛山、代郡那边有消息了再说。

    ******

    庾蔑、贺兰奴根北上之后,傍晚时分宿于杨县(今洪洞县附近)城外的驿站。

    驿将一看这么大阵仗,顿时叫苦不迭:仅几百匹马,就要吃掉他们积存的大半草料。

    每一处驿站都有大片耕地、草场,这是给他们的好处。

    相对应的,得了好处就要承担义务,比如按一定规格招待往来公干人员,必要时还要提供换马服务。

    但这次来的人马实在太多了……

    负责护送庾蔑等人的是一位名叫段绍宇的义从军小校,见状递过一份文牒,笑骂道:“这是大军递顿,不要驿站出。县里给钱,拿这个去讨要便是。”

    递顿或者顿递是一种专业术语,本意指驿站歇宿,时间长了后演变为大军过境时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开销。

    一百骑兵,护送双方总计近二十人的使团,规模不小,确实不是小小的驿站能承担的,必须要县里开销,故段绍宇临行前拿到了相应的文牒,对应途经各县。

    但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驿将还是嘴里发苦:县里未必会全额开销啊,保不齐自己也得出血。

    只不过这事就没必要对庾蔑等人说了,收拾心情之外,遣人烧水做饭,照料马匹。

    贺兰奴根则站在驿道旁边,默默看着远处的农田。

    那是驿站的驿田,大概数顷地的样子,分布于汾水两岸,由一条木桥连接。

    耕作驿田的多是驿将、驿卒家人。

    驿田外还有规模更大的山林草场,这会还有孩童在那里放牧牛羊——他们也是驿卒家人。

    奴根对驿站体系兴趣不大,虽然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他更感兴趣的是地里长势良好的小麦。

    拓跋鲜卑的主要农作物是糜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其他作物。

    至少,糜子之外他们也少量种植粟、豆,偶尔也能见到有人种麦,只不过非常少就是了。

    鲜卑苦寒,种的自然是春小麦了。

    以奴根的见识,他实在不明白,春天种下的麦子为何会长得这么高,以至于快要成熟了——除非,这就不是春天的。

    联想到来时路上偶尔见到的那些郁郁葱葱的农作物,终于恍然大悟:这是去年下半年种下的,顺利熬过寒冬之后,节节生长,以至于再有月余便成熟了。

    五月——呵呵,代国有些比较寒冷的地方,五月才开始播种糜子呢,比如大青山南麓,要长九十天才能收获。

    稍温暖一些的地方,比如盛乐、平城,四月便播种。

    再往南,比如雁门关内,三月播种。

    播种最早的糜子,要长四个月才能收获,但口感好,亩收高。

    播种次早的,需长百余日。

    播种最晚的,只需九十天,但口感最差,亩收最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