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平定天山以北-《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2/3)页
好在李牧麾下全部都是骑兵,所以说论到骑兵之间的作战倒也是完全不虚,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就要浪费上比以往要更多的时间了。
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李牧恐怕已经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抵达和赵括约定的伊犁城了。
在看到了李牧的这种情况之后,赵括倒是也并不着急,而是直接就给了李牧批复——徐徐图之。
对于赵括来说,这一次的征讨西域乃是大汉国朝着华夏领土之外发动的第1次征服战争,所以这一次的征服战争必须要打得漂漂亮亮,必须要给大汉国带来足够多的利益,这样才能够让大汉国之中的众多臣民们知道,原来征服是这么一切能够获得巨大收获的事情。
让所有人都知道,对外征服能够获得巨大收获的时候,这个国家必然就会变成一个极力主张对外扩张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不断对外扩张,能够持续不断的从外面收获各种利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们就很容易满足,他们就不需要从底层的民众中去收刮利益。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停止了扩张,那么他们就没有办法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时候的同志阶级。
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只能将目光转向内部,从最底层的老百姓手中夺取更多的利益。
用一个现代很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内卷。
当内卷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最底层的老百姓们就在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剥削,于是他们就会揭竿而起,喊出那句十分熟悉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说这种对外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够缓解内部矛盾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在对外扩张的时候,它的内部往往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矛盾,可是一旦这种扩张遭到了挫败,被迫停止的时候,内部的矛盾就很快开始浮现了。
赵括既然已经扩张到了西域,那么他就要牢牢地掌控这里,先把这里给掌控住之后再以西域作为跳板,继续进攻中亚。
不然的话就会像历史上的汉王朝和唐王朝一样,虽然一度能够掌控西域,但是随着势力的衰弱之后,又渐渐的丧失了对这里的掌控。
在丧失了对策的掌控之后,由于这片地方的人们压根就不属于华夏文明的范围,所以他们也不会再重新归属华夏,只能等待下一个华夏王朝来到这里,再一次的征服此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华夏曾经一度失去对西域的掌控权,好几百年的原因,因为这个地方它对华夏没有其他地方那种文明的向心力。
赵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这种文明的向心力。
要怎么建立呢?
其实办法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完全废除西域所有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大汉国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文明最基础的两大表现,只要能够把这两者牢牢的镶嵌在西域所有民众的脑海之中,那么假以时日,这里就会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就会自认为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为了做到这一点,赵括可以等,也等得起。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赵括就坐正在这座原先吴春国的都城之中,看着这座城池的原住民们将这座城池的城墙重新翻新,并且修建起了一座比之前的老城,要更加庞大好几倍的新城。
赵括对此非常的满意。
想要控制住西域,那么就需要一座非常巨大的商业城池来作为中转站以及对西域的辐射中心点。
目前来说,赵括需要在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各建立一座这种中心点,天山以南的中心点暂时来说还是不太好选择的,但是天山以北的中心点已经完全可以选定了,那就是眼下这座城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