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春天到了,大地春暖花开,一片祥和宁静。 大汉国的春耕,也就是在这样的热闹之中开展了。 作为皇帝,赵括自然是不可能忽视这个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最为重要的活动时间点,他特地出席了春天的祭祀,并且亲自带着王后、太子等一群家属来到帝京城外的田地之中。 赵括亲自走下田地,朝着身后不远处的赵谦招了招手:“谦儿,你过来和父皇一起。” 于是,赵谦在前面牵着牛,赵括在后面扶着犁,就这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耕起了田。 皇帝陛下都已经下场了,文武百官们自然更是必须效仿,于是就纷纷下地耕起了田。 赵括这个耕田虽然也就是做个样子,但是他还是非常认真的耕完了一亩地。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这个耕犁已经是赵括“发明”出来并且强力推广的曲辕犁,这种犁不但行动灵活,而且在翻地的时候也能够翻得更深,把更底下的土给翻出来,绝对是华夏社会几千年以来最优秀的农业发明之一。 耕完之后,在太阳的照耀下赵括的额头已经冒出来汗珠,走上田地之后皇后田婉立刻带着两名贵妃上来,擦汗的擦汗,递水的递水。 赵括笑了笑,朝着一旁正在大口大口喝水的赵谦道:“怎么样,现在知道农民的辛苦了吧? 你我父子只需要耕种一亩田地而已,这些农民们可是每家每户都有至少一百亩的田地,而且春耕完毕之后还要悉心的去照料!” 赵谦这个时候也在咕嘟咕嘟的喝着水,少年人的身体犹如蛮牛一般,一口气就干了三大碗水。 在听到了赵括的话之后,赵谦也是赶忙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也觉得农民确实是非常辛苦的,所以儿臣认为或许发展商业之后让更多的人能够经商,就能够避免农活的辛苦了。” 赵括闻言,不由一愣。 坦白说,赵括还真没想到赵括居然会从这个角度来做出回答。 随后,赵括微微摇头,道:“道理上来说当然是这个道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在田间耕作的话,我们大汉国又哪里来得充足粮食呢? 若是没有粮食的话大家都饿死了,什么经商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听到了赵括的话之后,赵谦也是呆滞了一下,随后有些羞愧的低头:“父皇说的是,还是儿臣想得太少了。” 赵括笑着拍了拍赵谦的肩膀,道:“不,并不是你想得太少,而是你的想法过于超前了。” 大部分人都参加商业活动,确实是能够把劳动力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但是那样做的前提是农田在缺少劳动力之后依然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 所以问题就来了,怎么样才能做到在劳动力大量离开农田的前提下依然产出足够的粮食呢? 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生产力的进步,通俗一点说就是技术的提升。 举个例子,就好像是现代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一个人开着机器一天就能够做到一百个人用人力才能做的事情,这不就搞定了? 像德意志,美利坚等国家,就是这种大规模现代农业的代表,还有现代华夏同样也是在飞速的发展之中。 所以赵谦的话对吗? 也对。 只不过赵谦的话想要变得正确,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生产力来保证农田的产量,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大汉朝来说暂时还是做不到的事情。 赵括收起笑容,对着赵谦道:“所以你要记住,在没有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之前,农民就是重中之重,若是可以的话,最好不要轻易的让农民离开农田进入城市,不然的话就会动摇国本!” 这就是为什么在华夏的历史上,历代的中原王朝统治者们都坚持“重农抑商”原则的根本原因。 难道统治者们不知道商业一旦发展起来之后,商业税的收入会远远的超过农业税吗? 他们当然是知道的,毕竟这种东西只要找几个有点数学基础的人,稍微的算一算就行了。 但问题在于,农民都进城给商人打工了,粮食谁来种? 到那个时候,粮价必然飞涨,商人肯定又会趁机囤积居奇高价售卖,整个底层打工人也会吃不起饭,随后对整个社会产生不满。 第(1/3)页